那天好朋友鴨子在塗鴉牆上分享的議題,讓我陷入了思考
他分享的案例是這樣的
案例一:
在一個多人的群組裡面,某A說話了,卻沒有人回應,幾次下來,某A「自認為」自己人緣不好,大家不想理他,所以憤而退群組,主張自己的存在感。
案例二:
狀況一樣在多人的群組裡,大家閒話家常的聊著天,於是乎某B說了最後一句話以後,沒有人再搭腔,時間過了十二個小時,依然沒有回應,畫面停留在某B說的話,某B心想,「好啊,大家都不想回我,那我留在這幹嘛?」於是選擇離開群組。
這兩個案例中,不管是A還是B的心中大概有一種被孤立的感覺?
而在這兩個案例中,他們選擇的做法都是"憤而離去"
那種憤怒是從何而來的呢?
我想如果要比喻,大概就像單身的人在情人節逛街的感覺吧
大家都有另一半,為什麼我卻沒有,接著情緒一來而產生的憤怒
這就是『相對剝奪感』,簡單來說就是為什麼你有,我沒有?
為甚麼你們感情這麼好,我好像外來的一樣?為什麼你跟她偷約,都不約我?
接著你會採取行動來減少這個感覺,而這邊採取的行動是離開群組
來想像一下他們的心理狀態
"我不需要你們也可以過得很好,你們不是真正的朋友,哼"
"此處不留爺,自有留爺處"
"反正你們不喜歡我,我幹麻留著"
能理解這樣的感覺吧?但其實人與人相處只有一件事情:在乎
其實並不是因為不在乎所以退出,而是太過在乎了,所以想要用這樣的方式挽回
大概就跟用分手來挽回愛情一樣,也許前幾次有用,但當對方不在乎妳了之後呢?
所以我想,其實每一個族群都會有他的生態文化
也許我能再朋友聚餐的場合侃侃而談,但我無法在都是陌生人的酒會上與別人攀談
說不定你能夠在一群朋友前被當成焦點,卻在另一個群組裡被當成空氣
當遇到討厭吃的食物,我們的做法通常是挑到一邊
但你一定會遇到有人愛吃你討厭的食物,這時後你需要憤怒嗎?
不用,因為不是好或不好,只是合或是不合
何必執著於某一個群體或是點上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