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看到朋友臉書的狀態
「說真的,分手就分手,把私事搬到台面是想裝清高嗎?一肚子火。」
其實這件事情見怪不怪,而旁人永遠都搞不懂為什麼要這樣,
曾經深愛過的人,為什麼要把這些事情拿出來提?
我的看法是,憤怒都是為了掩飾,
掩飾「原來我不是這麼好的人,導致你的離開」。
我們必須要靠著攻擊那個離我而去的人,塑造出「都是他不好,我很好」的情況。
外在的憤怒就像是個保護小孩的爸媽,不管對錯是非都得保護那個小孩。
小孩知道是也許自己不夠好,但爸媽還是要積極爭取環境認同,
要讓對方道歉,其實我的小孩很乖的,都是你的錯。
那麼孩子是什麼呢?
就是你的心。你可以停下來,看看你心中那個孩子,是不是充滿自責,沒辦法原諒自己。
是不是充滿懊悔,卻沒辦法彌補。最重要的是,孩子是不是受傷了,感受到孤單寂寞?
這時候爸媽不用在去爭論誰對誰錯,
因為爭贏了,你的孩子也只會有報復的快感,卻不是長久的快樂。
爸媽必須先把對方放下,因為他不只影響你的孩子,更影響了你,
既然未來的路不會有他,就把他放下吧。
與其臉紅脖子粗,每天去看他的臉書然後更憤怒,
不如讓他去追求他的幸福,而把時間來引導自己的幸福。
把重心放在那個孩子身上吧,陪伴他,告訴他並不孤單,
鼓勵他失敗是讓自己成長的最好時機,最重要的是提醒他有選擇的權力。
選擇寬恕或是憤怒、選擇快樂或是悲傷。也許憤怒能夠兩敗俱傷,
但寬恕或許能讓兩邊都能找到自己的平靜。
悲傷或許能夠讓別人同情,找到他人陪伴,
但快樂卻能讓人想跟你分享,與你一起感染快樂。
「充滿憤怒能讓你陷得更深,也能把他推得更遠
不如謝謝他給妳的美好,準備更好的自己迎接屬於你的幸福」